白米飯.jpg

小編常常聽別人說:

「你看看你瘦成啥樣了,要多吃飯才行啊」

「別只顧著吃飯,米飯又不要錢,趕緊的把菜都吃完」。

「你怎麼吃這麼多飯啊?菜都沒怎麼吃,這樣不營養不健康啊」。

 

每一次吃飯的時候聽到這些話,小編就忍不住自己心中的「洪荒之力」:我愛吃飯咋了!根據國民健康署指出,人體所需的熱量需求會依照工作性質、性別、年齡、活動量而有所不同,以男性而言平均需要1800大卡,女性1500大卡。2011年衛生福利部公告國人「每日飲食指南」不但仍以預防營養 素缺乏為目標(70% DRIs),也同時參考最新的流行病學研究成果,將降低心臟血管代謝疾病及癌症風險的飲食原則列入考量,建議以合宜的三大營養素比例(蛋白質 10-20%、脂質 20-30%、醣類(碳水化合物)50- 60%),新版飲食指南推薦 1200-2500 大卡飲食各類食物份數,1200大卡一天1.5碗、1500大卡一天2.5碗、1800大卡一天3碗五穀根莖類。

 

所以白米飯提供人體必需的碳水化合物,另還含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把白米飯視為垃圾食品未免太聳人聽聞了』。事實上,米飯的營養成分並非網帖說得那麼「不堪」。米飯的營養成分表顯示,碳水化合物占70%-80%,蛋白質占8%-10%,脂肪占1%,此外米飯還含有礦物質、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由此可見,米飯的營養成分並不單一。

 

根據創健營養師介紹,米飯主要成分的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經濟的能量來源。因為米飯分解後的碳水化合物能夠直接被身體消化、吸收,轉換成能量,是被身體當成「燃料」直接使用的。碳水化合物除了供能,還參與構成細胞和組織,維持腦細胞的正常功能,當血糖濃度下降時,腦組織可能因缺乏能源而使腦細胞功能受損,造成功能性障礙。所以,碳水化合物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質之一。所以切勿為了減重完全拒絕澱粉食物(即碳水化合物), 而忽略了碳水化合物對於身體的重要性。

3/12

6/12

3/12

腸胃健康拷貝.jpg

創興診所 消化內科主任 陳鴻瑋醫師

最近常看到名人為腸癌所苦,於是小編也擔心自己腸胃是不是有問題?所以請教了我們消化內科主任 陳鴻瑋醫師,如何從日常來判斷自己腸胃健不健康呢?

陳鴻瑋主任指出脹氣、腹痛、腹瀉、便秘、胃酸逆流等等,都是腸胃道疾病常有的症狀,到底該如何判斷腸胃道健不健康?一旦有腸胃道疾病,容易出現那些症狀?而生活作息、飲食方面又什麼禁忌呢?

先從症狀、糞便做判斷
◎症狀:包括腹脹、疼痛、胃酸逆流,經常排氣,以及便秘、腹瀉、打嗝、胸口灼熱感等等,這些都是病患在門診常抱怨的症狀,有這些問題,表示腸胃道可能比較不健康。

◎糞便:主要可從外形、顏色及特質做判斷。
1. 棕色:正常糞便呈現的是棕色,是因為膽色素在腸內細菌作用後所形成的色素,但會受吃的食物、藥物影響。

2.綠色、墨綠色:可能和食物中鐵質含量和其他營養素有關,例如攝取大量菠菜或嬰兒在服用配方奶所含鐵質較高而多餘的鐵質沒被身體吸收就排出較容易解綠色糞便。另外,緊張的情緒容易使膽汁過度分泌(常聽老一輩說「小嬰兒受驚剉青屎」就是因為驚嚇緊張),而導致腸道中食物和膽汁作用不足時,都可能排出綠色、墨綠色便便,這還不算不健康,只要注意讓心情放鬆,多半沒什麼問題。所以棕色、綠色都不是病態的糞便顏色。

3.灰白色:比較屬於病理性的糞便顏色,常見原因包括:膽道阻塞或胰臟受損引起,膽道阻塞較常因為膽結石卡到總膽管,使膽汁無法往下流和細菌起作用,而導致糞便呈現灰白色;此外,長期酗酒或胰臟有問題的病人,消化脂肪的功能被破壞,胰臟無法正常運作,也會解出灰白色大便。

4.黑色:吃過量動物血的食物(例如鴨血、豬血),或是服用鐵劑都可能排黑便,是正常的現象;但如果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潰瘍出血),或食道撕裂傷,或是腫瘤造成出血等等,也會解出黑便,其中以潰瘍出血最常見,通常也會伴隨上腹部疼痛等其他症狀,必須趕緊就醫治療。
5.鮮紅色:比較偏向下消化道出血造成,例如:痔瘡、大腸直腸癌等。痔瘡出血會在糞便的一端沾有鮮血,或鮮血會滴入馬桶,擦拭時也會有血;至於大腸直腸癌,多會伴隨排便習慣的改變,或大便形態變細、體重減輕等現象,必須提高警覺。

平時應該如何做好腸胃道保健?
(一)飲食均衡、營養充足
*營養要均衡:每天應該攝取到均衡的七大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 (礦物質)、維生素、水和纖維素。

(二)適當運動,並維持正常體重
很多腸胃道疾病都和肥胖有關,建議做好體重控制,Body Mass Index (BMI)應維持在正常範圍。

(三)建立好的排便習慣
最好每天排便1~2次,而且在早上就排便,不過現代人過於忙碌,往往錯過早上排便的時間,久而久之會形成便秘,造成腸道廢物、毒素累積,引發腸胃道疾病。

(四)適當補充益生菌
現在有很多關於腸道微生物群(Gut microbiota)的研究,許多學會都有針對這方面的研究報告,日前國內外有許多研究發表證實改變腸道生物群可以減少肥胖的產生。腸道生物群和肥胖、代謝性疾病、發炎性大腸疾病以及不同的癌症,甚至自閉症等等都有關聯,這些都已經被證實。

(五)適當休息、充分睡眠
多休息、足夠的睡眠能提升身體免疫力,建議盡量在晚上10點入睡,如果違反生理時鐘,容易增加肝臟負擔,也會使體內荷爾蒙失調。


腸胃道的保健必須從平時生活中做起,每天排便後注意觀察便便顏色、形態;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包括吃飯時間、食物來源;提升免疫力;遵循「三多一少」原則,即多蔬果、多喝水、多運動、少油脂;注意體重控制;重視睡眠品質和足夠睡眠時間;避免濫用藥物(如消炎止痛藥容易傷胃,需要使用時應請教醫師,遵循正確原則,才能擁有健康的腸胃道。

hepatitis AA拷貝.jpg

創興診所 陳鴻瑋主任

在中華隊本屆經典賽中,總教練郭泰源帶領中華隊期間中出現身體不適,而報導指出在日本移訓期間,就已身體不舒服,回國後檢查發現是急性A型肝炎,經過數天住院治療,直到 (03/20)才出院。


創興診所 陳鴻瑋主任指出衛福部在105年統計數據指出,A型肝炎的確診案例,的確隨著台灣出國旅遊的便利性讓感染A肝大幅度的上升,所以國人更要注意小心!

而何謂A型肝炎?
1-A型肝炎是由A型肝炎病毒感染所造成的急性肝臟發炎。
2-診斷依據患者急性期或感染時之血清A型肝炎IgM抗體(IgM anti-HAV)檢驗為陽性結果。感染後產生之抗體(IgG anti-HAV)或可延續終生,因而終生有抵抗力。
3-A型肝炎雖然不會導致慢性肝炎,但有少數(約10%)的病人在急性發病後6個月內有可能症狀復發。
4-兒童時期感染約有九成無臨床症狀或症狀輕微,而成年人感染後,約七成會出現症狀,通常臨床症狀的嚴重度會隨年齡增加而增加。

A型肝炎的潛伏期與症狀
1-從感染到發病,其潛伏期約為4weeks。
2-感染後,可能出現症狀包含:食慾不振、全身倦怠、發燒、嘔吐、腹部不舒服以及黃疸。

傳染途徑有以下三種:
1.透過食用、飲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傳播
2.人與人接觸傳染:當感染者沒有正確洗手,直接接觸其他物品或食物而造成感染。照顧者更換或清理受感染者的尿布或糞便前後,沒有正確洗手而造成感染。經由與感染者密切性接觸造成感染。
3.血液傳染極為罕見,但國外曾有臨床個案經由靜脈藥癮者共用針具而造成感染。

何謂是A型肝炎的高危險群?
前往A型肝炎流行地區(例如非洲、南美洲、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地區等)醫療
照護、嬰幼兒保育工作者,患有慢性肝病、血友病、曾經移植肝臟的病人、靜脈藥癮者、男男間性行為者和HIV病人。

如何預防A型肝炎?
1-接種疫苗為最有效的預防措施,A型肝炎疫苗的安全性及效益很高,一般接種兩劑疫苗(間隔6-12個月),一般免疫力可維持20年以上。
2-注意飲水及飲食衛生,避免生飲、生食。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飯前、便後及處理食物前需正確洗手。

陳鴻瑋主任建議若要到A肝流行地旅遊,可提前2周至我們院所,自費接種疫苗預防,若是高危險群也可來電詢問,並預約接種疫苗,保護力能高達9成5喔。

blood of ga.jpg

有網路傳言指出,吃燕麥、芹菜、黑豆、海帶這四樣東西清理血液垃圾最有用,是真的嗎?對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出血液中也會有「垃圾」,使血液不清潔、黏稠不順暢,也會影響健康。以下四個重點要記起來喔!

血脂調節劑:燕麥中含有豐富的β葡聚糖和膳食纖維,可抑制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對調節血脂有很好的作用。而且,燕麥能帶來較強的飽腹感,使人長時間不餓。 推薦吃法:建議選擇最「單純」的燕麥,即大片、整粒、不細碎,且不添加任何糖、奶精等成分的燕麥。可用其熬粥,再加些果仁,營養又美味。

血壓控制劑:芹菜中含有豐富的鉀和芹菜素,它們都有利於控制血壓。美國心臟協會雜誌《高血壓》刊登的一項研究指出,適當飲用芹菜汁確實有助於降血壓。 推薦吃法:烹制芹菜要少油少鹽,否則會削弱芹菜的降壓作用。可將芹菜焯水後涼拌,或者直接用來榨汁喝。

血循環催化劑:黑豆含有豐富的花青素,能清除體內自由基,降低膽固醇,促進血液循環。此外,花青素還有護眼的功效。 推薦吃法:花青素在酸性條件下更穩定,用醋泡有利於黑豆中營養物質的吸收。 泡製前需要先將黑豆炒熟,放涼後倒入陳醋使其沒過黑豆,但需要留出大約1/3的空間,以免黑豆膨脹溢出。蓋好蓋後浸泡,等黑豆完全膨脹後就可以吃了。黑豆還可以用來打豆漿或熬湯。

血液凈化劑:海帶不但是含碘較高的食物,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膠質,其中的膠質成分能結合血液中的有害物質,如重金屬,具有排毒、凈化血液的作用。 推薦吃法:可以直接將海帶泡發後,製成涼拌海帶絲。不過,由於海帶屬於涼性,建議身體較寒、體質虛弱的人可以吃些海帶燉豆腐,經高溫加熱後,能中和海帶的涼性。

小編提醒大家血液黏稠度太高,容易引起腦血栓、心肌梗死等突發性疾病。所以清理血液垃圾,吃它最管用!平時一定要多吃,快告訴身邊的人吧~

how much.jpg

作者 / 創興診所 陳建志院長

很多醫療或營養專家們常常在各種電視、網路或報章雜誌媒體上,提醒大家要「適量攝取」,請問你(妳)知道多少才是「適量」嗎? 常常看到衛生機關呼籲民眾要每天攝取五份蔬果,

那請問多少才算是「一份」呢?

舉例來說,所謂天天五蔬果,指的是三份蔬菜、兩份水果。一份蔬菜,大約是100公克,約等於一碗生鮮蔬菜或是半碗煮熟的蔬菜。而一份水果,是指一個拳頭般大小的水果或是一碗八分滿水果切片的份量(本文中所指的碗是指飯碗,容量通常在200~240毫升)。

17264905_10210140045671590_7413824494044886120_n.jpg

17352332_10210140170514711_7110355890341313575_n.jpg


堅果類在食物分類中歸類為油脂類,屬於高熱量的食物。但由於內含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提高血中好的膽固醇(HDL-C),降低體內壞的膽固醇(LDL-C),具有降血脂、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效用。另外包含次亞麻油酸、omega-3脂肪酸(DHA、EPA)、膳食纖維、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等,這些都是維護人體生理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一般建議每天攝取一份,每份份量約為一湯匙或手握一把的份量 (通常歐美是建議三湯匙或手捧一把的堅果份量,但考慮國人烹調習慣用油量較高,所以國內食品專家建議將份量減少為歐美的三分之一)。

醫護人員常告誡有喝酒習慣的民眾要適量,那喝多少叫做適量呢?

一般建議男性每日以2份酒精單位為限,女性每日以1份酒精單位為限(或一週男性不超過14份,女性不超過7份)。1份US酒精單位相當於15公克的酒精(美國US與英國UK使用標準有所不同,英國1單位約10克),大約是一瓶350毫升鋁罐裝啤酒(酒精濃度4%),150毫升葡萄酒 (酒精濃度10%),40毫升白蘭地、威士忌 (酒精濃度40%),或30毫升高粱酒 (酒精濃度酒精濃度54%)。

17264456_10210140184995073_7771739544574848054_n.jpg


在美國官方出版的飲食指南(2015~2020)中,建議在每日飲食計畫中加入適量的咖啡。綜合多項研究結果顯示,每天攝取3~5杯咖啡(咖啡因總量不超過400毫克/天)可降低罹患第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可能預防巴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的發生。這裡所指的一杯,大約是240毫升(8盎司),通常是台灣市售咖啡小杯的分量(中杯360毫升、大杯480毫升)。必須提醒的是,這些研究的結論是針對黑咖啡,若是另外添加糖、奶精或鮮奶油,就會減少咖啡所帶來的健康益處。

17342952_10210140209395683_6450302072231053799_n.jpg

創健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