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道健不健康?透過糞便做判斷!

腸胃健康拷貝.jpg

創興診所 消化內科主任 陳鴻瑋醫師

最近常看到名人為腸癌所苦,於是小編也擔心自己腸胃是不是有問題?所以請教了我們消化內科主任 陳鴻瑋醫師,如何從日常來判斷自己腸胃健不健康呢?

陳鴻瑋主任指出脹氣、腹痛、腹瀉、便秘、胃酸逆流等等,都是腸胃道疾病常有的症狀,到底該如何判斷腸胃道健不健康?一旦有腸胃道疾病,容易出現那些症狀?而生活作息、飲食方面又什麼禁忌呢?

先從症狀、糞便做判斷
◎症狀:包括腹脹、疼痛、胃酸逆流,經常排氣,以及便秘、腹瀉、打嗝、胸口灼熱感等等,這些都是病患在門診常抱怨的症狀,有這些問題,表示腸胃道可能比較不健康。

◎糞便:主要可從外形、顏色及特質做判斷。
1. 棕色:正常糞便呈現的是棕色,是因為膽色素在腸內細菌作用後所形成的色素,但會受吃的食物、藥物影響。

2.綠色、墨綠色:可能和食物中鐵質含量和其他營養素有關,例如攝取大量菠菜或嬰兒在服用配方奶所含鐵質較高而多餘的鐵質沒被身體吸收就排出較容易解綠色糞便。另外,緊張的情緒容易使膽汁過度分泌(常聽老一輩說「小嬰兒受驚剉青屎」就是因為驚嚇緊張),而導致腸道中食物和膽汁作用不足時,都可能排出綠色、墨綠色便便,這還不算不健康,只要注意讓心情放鬆,多半沒什麼問題。所以棕色、綠色都不是病態的糞便顏色。

3.灰白色:比較屬於病理性的糞便顏色,常見原因包括:膽道阻塞或胰臟受損引起,膽道阻塞較常因為膽結石卡到總膽管,使膽汁無法往下流和細菌起作用,而導致糞便呈現灰白色;此外,長期酗酒或胰臟有問題的病人,消化脂肪的功能被破壞,胰臟無法正常運作,也會解出灰白色大便。

4.黑色:吃過量動物血的食物(例如鴨血、豬血),或是服用鐵劑都可能排黑便,是正常的現象;但如果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潰瘍出血),或食道撕裂傷,或是腫瘤造成出血等等,也會解出黑便,其中以潰瘍出血最常見,通常也會伴隨上腹部疼痛等其他症狀,必須趕緊就醫治療。
5.鮮紅色:比較偏向下消化道出血造成,例如:痔瘡、大腸直腸癌等。痔瘡出血會在糞便的一端沾有鮮血,或鮮血會滴入馬桶,擦拭時也會有血;至於大腸直腸癌,多會伴隨排便習慣的改變,或大便形態變細、體重減輕等現象,必須提高警覺。

平時應該如何做好腸胃道保健?
(一)飲食均衡、營養充足
*營養要均衡:每天應該攝取到均衡的七大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 (礦物質)、維生素、水和纖維素。

(二)適當運動,並維持正常體重
很多腸胃道疾病都和肥胖有關,建議做好體重控制,Body Mass Index (BMI)應維持在正常範圍。

(三)建立好的排便習慣
最好每天排便1~2次,而且在早上就排便,不過現代人過於忙碌,往往錯過早上排便的時間,久而久之會形成便秘,造成腸道廢物、毒素累積,引發腸胃道疾病。

(四)適當補充益生菌
現在有很多關於腸道微生物群(Gut microbiota)的研究,許多學會都有針對這方面的研究報告,日前國內外有許多研究發表證實改變腸道生物群可以減少肥胖的產生。腸道生物群和肥胖、代謝性疾病、發炎性大腸疾病以及不同的癌症,甚至自閉症等等都有關聯,這些都已經被證實。

(五)適當休息、充分睡眠
多休息、足夠的睡眠能提升身體免疫力,建議盡量在晚上10點入睡,如果違反生理時鐘,容易增加肝臟負擔,也會使體內荷爾蒙失調。


腸胃道的保健必須從平時生活中做起,每天排便後注意觀察便便顏色、形態;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包括吃飯時間、食物來源;提升免疫力;遵循「三多一少」原則,即多蔬果、多喝水、多運動、少油脂;注意體重控制;重視睡眠品質和足夠睡眠時間;避免濫用藥物(如消炎止痛藥容易傷胃,需要使用時應請教醫師,遵循正確原則,才能擁有健康的腸胃道。

創健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