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2 final.jpg

 

<<62日至65日台灣地區需嚴防大豪雨,預測累積雨量可達大豪雨等級,中南部地區(尤其山區)須嚴防連續性降雨所產生之災害>>

 

「梅雨」又稱黃梅天,指春天冷熱空氣交鋒而成之鋒面雨,即每年5月至6月之間,持續天陰有雨的自然氣候現象。由於長期下雨,導致衣物、食品等容易發霉,因此梅雨又有一個別名「霉雨」。

 

最近天氣下雨狀況頻繁,這段時間相對溼度平均高達70%以上,氣溫也開始慢慢升高,又悶又熱正好就是最適合黴菌孳生的氣候,雖然黴菌感染看似普遍,且症狀時好時壞,因此就醫者還是少數,但可千萬別小看黴菌的攻擊,另外簡單介紹幾種梅雨季好發之症狀:

 

1.感冒相關症狀

梅雨季節下雨潮溼的氣候,在室外活動的民眾經常會被雨水溼透,使得體溫遽然下降,因而容易導致感冒或傷風,如咽喉痛、頭痛、發燒、流鼻水、咳嗽以及全身倦怠,一旦出現感冒症狀時,則需要多休息,切勿過度勞累,或在醫師指示下,服用適當藥物來緩和症狀。

2.呼吸系統疾病
此外,梅雨季節的空氣中常飄浮細菌顆粒,可能造成氣管炎或肺炎,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應盡量避免在雨中活動,一旦有呼吸困難的症狀,則更應立即尋找醫師的援助。

3.心血管疾病
由於氣候早晚溫差太大,亦會使血管發生異常收縮,使心臟血管疾病者併發高血壓危象、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甚至心臟衰竭的急症。

4.皮膚類疾病

皮膚病經常出現在梅雨潮濕的氣候中,包括異位性濕疹、香港腳、汗癬、青春痘、丹毒甚至蜂窩組織炎,而這些皮膚病常出現在個體的腳部、鼠蹊部以及腋窩等較不通風的部位,因此需要經常保持乾燥。而身體在沐浴擦乾後,最好再使用吹風機來進一步的吹乾,倘若已出現皮膚病變,要立即進一步治療。


潮濕的氣候會導致環境中有機物質容易發霉,而空氣中所飄浮的黴菌其本身就是一種「過敏原」,使得某些過敏性鼻炎或過敏性氣喘罹患者,常在潮濕的季節中急性加速惡化,因此家中環境應盡量保持乾爽,甚至需要時使用除濕機來除濕。此外,減少使用地毯,並維持室內外通風良好,以及讓陽光能夠照射入室內,都是防霉的有效方式。

20170523.jpg

作者 / 創興診所 陳建志院長

糞便檢查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健康檢查項目之一,依據檢查的目的可分為四大類: 寄生蟲檢查、細菌培養、幽門桿菌檢查,還有一個就是使用最廣泛的潛血檢查。

 

在這裡我們先來聊聊什麼是糞便潛血檢查。糞便潛血檢查公認為大腸癌篩檢的有效工具,國健署根據潛血檢查陽性者後續安排大腸鏡檢查的結果,其中50% 的受檢者發現有息肉, 5% 確診為大腸癌。

臨床上,我們應用糞便中是否有陽性的潛血反應,來篩檢腸胃道的疾病。所謂潛血,是指肉眼看不見之少量出血,但可以經由檢驗來測出血液的反應。

 

一般而言糞便中血液的來源有二,一為消化道內帶有血液成份的食物(如肉類、內臟),另一則為消化道本身出現某種病症,而造成該處的血管破裂出血;舉凡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直腸至肛門口任一部位有發炎、潰瘍、息肉、腫瘤、血管異常…等,都可能會造成陽性潛血反應。


糞便的採集講起來好像很簡單,其實執行起來可能沒有想像中的容易。然而採集方法是否正確,對檢查結果會有很大的影響。以下提供三種實用的採集方式供各位參考:

1.使用坐式馬桶時,由於大部分的馬桶排泄孔位於後方,糞便排出時容易沾到汙水及尿液,造成檢體汙染而影響檢驗結果。通常我會建議排便時往前一點坐或是反著坐,讓糞便儘量解在馬桶前方乾淨的斜面上,以便後續採集。

2.可以找較大型的塑膠袋或保鮮膜固定在馬桶座墊下,排便後糞便會留在上面,再從塑膠袋或保鮮膜上採集檢體。

3.排便時直接備用衛生紙來承接糞便檢體,技術上可能較前兩種方法稍難,但採集過程相對直接而簡便。


前兩種收集方法,受檢者最好先將小便解乾淨後再排糞便,以免收集過程檢體沾到尿液。若發現有痔瘡出血現象或女性剛好處於生理期,請務必等到出血完全結束後再行收集糞便檢體,以免造成潛血判讀的困擾。收集後的糞便檢體,請不要用衛生紙包住或內含衛生紙碎屑,以免影響判讀結果。

●臨床上檢查糞便潛血的方法有兩種: 


1.Guaiac 化學法:

紅血球中之成分Heme (血基質)具有過氧化酶的活性,化學法即利用此特性,將Guaiac acid 檢驗試劑滴入糞便檢體中,只要檢體內含有過氧化酶,就會讓試劑產生陽性的顏色改變。此檢驗的缺點是對人類血液偵測缺乏專一性,易受飲食影響,因此檢查前三天即必須限制某些食物、藥物及維生素C。舉食物為例,牛肉、豬肉、內臟...等含動物血液的食物,或花椰菜、甘藍菜、紅蘿蔔...等內含過氧化酶的蔬菜,都可能導致偽陽性的結果(也就是說消化道正常,但因為食物內容干擾而呈現陽性潛血反應)。在藥物方面,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物以及鐵劑的攝取,皆可能造成偽陽性的反應; 維生素C則因為具有抗氧化作用,可能會導致偽陰性的結果。正由於化學法容易受到食物成分的影響,相較於免疫法,此種檢驗之特異性較低。

2.EIA 免疫法:

以單株抗原抗體來檢測糞便中是否有人類紅血球的存在。免疫法只與人類血紅素反應,因此特異性最高,不會與食物裡其他動物的血液成份混淆,不會受到蔬菜及藥物的影響,因此不必於三天前限制飲食。由於人類血紅素於通過胃、小腸的過程中會被消化分解,所以此方法較適用於大腸直腸的潛血檢測,為目前篩檢大腸直腸癌的最佳檢查方法。
一般民眾通常不好區分所做的糞便潛血檢查是用化學法或免疫法,一般而言,化學法的採集瓶比較大,受檢前會提醒你於三天前限制飲食。採集時建議挖取約一粒花生米大小的糞便(量太多容易沾到瓶罐不利檢查且有礙衛生),置入採集瓶後旋緊瓶蓋。如果是水便或稀便,請利用塑膠吸管吸入大約2~3 CC糞便置入採集瓶。檢體採集後如果無法當天送檢時,請以低溫冷藏保存,最好不要超過一天。

免疫法的採集瓶較細小,通常只需用採集棒在糞便檢體六個以上不同方位各戳一下,讓檢體微量覆蓋在採集棒的前端刷毛即可。採完後再將採集棒插入採集瓶(瓶內備有檢體保存液請勿倒掉),插好後旋緊蓋子,通常只要瓶內液體略呈混濁即可,不要塞到滿出來。同樣地,如果不能當天送檢,請於低溫冷藏後第二天儘早送檢。

0509 final-2.jpg

隨著年紀增長,女性長肌瘤的情況更普遍,育齡婦女大約20%都有子宮肌瘤。超過四十歲的婦女當中,有四十到五十%患有無症狀的子宮肌瘤,只是肌瘤的大小、數目不一。有些子宮肌瘤和女性荷爾蒙、長期動情素過剩刺激有關,跟遺傳基因也有相關性。且現代女性晚婚生子情況愈來愈普遍;此外,肥胖也被認為可能是影響因子。

隨著年紀增長,女性長肌瘤的情況更普遍,育齡婦女大約20%都有子宮肌瘤。超過四十歲的婦女當中,有四十到五十%患有無症狀的子宮肌瘤,只是肌瘤的大小、數目不一。有些子宮肌瘤和女性荷爾蒙、長期動情素過剩刺激有關,跟遺傳基因也有相關性。且現代女性晚婚生子情況愈來愈普遍;此外,肥胖也被認為可能是影響因子。

這邊提供幾種子宮肌瘤最常見的症狀:

1.慢性骨盆腔疼痛

有時子宮肌瘤太大,造成骨盆充血或是子宮肌瘤的組織壞死,因而造成骨盆腔慢性疼痛。

2.月經疼痛

會造成痛經的通常是一種稱為「子宮腺肌症」的良性子宮瘤,外觀上和子宮肌瘤不容易區分。

3.出血

出血是子宮肌瘤最常見的一種症狀,也是患者尋求診斷與治療最主要的原因;患者往往因為經血過多導致貧血,因而會感到:疲勞,頭暈或是會喘等等。

4.壓迫的症狀

比較大的子宮肌瘤,會壓迫附近的器官。造成頻尿的症狀,或是輸尿管水腫或是腎臟水腫;少數會造成便秘甚至腸阻塞,或是下肢血管栓塞。

5.不孕症

子宮肌瘤引起的不孕症相當少,佔所有的不孕病人中不到三%的比例。

有些女性會擔心做婦科超音波引起陰道感染或流產?其實是不會的,首先,做陰道超音波時會用新的保險套包覆探頭,不會有感染的風險。子宮肌瘤症狀非常多樣化,許多人發現時都已經產生身體極度不適,應定期找適當的醫師排定檢驗。

20170512.jpg

巧克力囊腫和吃巧克力有關係嗎?

巧克力囊腫就是子宮內膜異位瘤?

現代女性晚婚和晚生小孩的影響下,婦相關的疾病也變多,巧克力囊腫,又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瘤,所謂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是子宮內膜長到子宮腔以外的地方,「異位」的意思就是不在正常的位置。這些異位的內膜組織也會於內部產生月經,造成經血堆積於卵巢腫瘤內,因內容物極像巧克力狀,故子宮內膜異位瘤又俗稱為「巧克力囊腫」

 

25~35歲間沒生過小孩,或是晚生小孩的女性都是好發族群,每3~4人中就有一個。若月經週期間隔短、月經時間長較容易發作,女性得到巧克力囊腫的機率很高,若親屬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則比正常人增加六倍多的機會。以下介紹幾種會出現的徵狀:

1.經痛:

經痛、性交痛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最主要症狀,大多數患者經痛越來越嚴重,而一般止痛藥可能會漸漸無效。

2.性交疼痛:

如發生此種情形會建議在性行為中女性採取上位的姿勢,可避免陰莖過度的插入,刺激子宮內膜的粘連及固定的子宮所造成的不適。

3.手術疤痕組織週期性疼痛:

剖腹產的傷口或是自然產的傷口,當月經來潮時,這些傷口上就會腫起一個很痛的瘤。

4.不孕症:

約有30%~50%的比例會不孕,與子宮內膜異位症輕重度有關。

 

有家族史的女性得此病機率是一般女性的3倍左右,一等親內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則得到的機率為一般人的7倍。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率高,復發率約為80%,開完刀後兩年是黃金受孕期,所以除了有癥狀要趕緊檢診外,之後的持續狀況追蹤也非常重要。

0505-1.jpg

 

大部份人認為「大脖子」時,就是甲狀腺出問題了!然而「大脖子」只是甲狀腺疾病的其中一種病 ,有些甲狀腺疾病並不會以「大脖子」來表現,甲狀腺容易出現的問題包括甲腺功能亢進和甲狀腺功能低下,而這二種疾病常見的症狀並不明顯,因此有很多人即使甲狀腺功能出了問題,也不容易發現。

 

台灣平均約每3小時就發現一例甲狀腺癌患者,列入國人十大癌症,其他主要癌症的發生率多是男高於女,但甲狀腺癌女性的發生率卻是男性的3.25倍,是女性第五大癌症!生活中若出現心慌、多汗、精神緊張、手抖等,少數病人可有噁心、嘔吐,還有頭痛、耳鳴、聽力減退,大多數女性患者伴有經量稀少,月經異常等等症狀,以下也介紹4種會引起甲狀腺疾病的原因:

 

1.遺傳

由於本身屬好發族群,在未經治療之前只能盡可能的避免誘發的病因來防止甲狀腺炎

2.病毒引起 (亞急性甲狀腺炎)

上呼吸道的感染是治病的主因

3.本身的免疫功能(橋本甲狀腺炎)

這一類的患者,會併有甲狀腺亢進和無痛的甲狀腺炎,主要發病原因並不明確

4.內分泌紊亂

主要受外源性和內源性質激素程度降低與該病的發生有關係

 

甲狀腺發生問題的機會比一般人認知的大,但許多成人因為症狀不明顯,未能早期發現,甚至連醫生也不容易查覺甲狀腺出了問題,必須靠抽血檢查才能早期偵測出來,所以應該定期排定檢驗。

創健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