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7.jpg

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子宮腫瘤,也是女性骨盆腔內最常見的多發性腫瘤,35歲以上的婦女大約有20~30%的人有此症,實際發生率可能更高。子宮肌瘤是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成的良性腫瘤,少數病例也可能由子宮血管壁內之平滑肌所產生。

.

1. 子宮肌瘤的發生原因?

子宮肌瘤的發生原因並不十分清楚,但有人種的差異及家族的傾向。大致上可能由於某些基因的改變,使特定的某些平滑肌細胞對雌激素較敏感,因此在受到雌激素刺激後加速成長,形成腫瘤。到了更年期後,因為雌激素逐漸衰減,肌瘤也會逐漸變性而縮小。

.

2. 子宮肌瘤的診斷方法

1)骨盆腔內診的檢查
利用兩隻手,一隻手按壓病人的骨盆腔,另一隻手經由陰道,合併來檢查骨盆內器官的結構。若是有肌瘤,子宮會摸到增大和一顆顆的突起物或者不規則的感覺。


2)影像的檢查
超音波是確認肌瘤最常用的影像檢查方法,利用陰道超音波就可以將大部分1公分以上的肌瘤診斷出來,而核磁共振、電腦斷層則是區分良性或惡性肌瘤的方法。

.

3. 子宮肌瘤會有些什麼症狀?

大部分的子宮肌瘤並沒有症狀,也不須治療。
而其他常見的症狀包括:
1)異常的子宮出血,尤其以月事期間的經血過多最具特徵。
2)下腹部的疼痛,包括月事期間的經痛。
3)壓迫性症狀,主要是因為肌瘤太大壓迫膀胱或直腸,引起頻尿或下腹部的腫脹、下墜感。症狀的嚴重程度除了受肌瘤大小以及數目的影響以外,還因它長在子宮上的位置不同而異。

.

4. 子宮肌瘤該如何治療?需要開刀移除嗎?

子宮肌瘤造成的經血過多,一般可以用黃體素或避孕藥來調整。若有貧血的現象,則應給予鐵質等營養的補充。經痛可能和月事期間過量的前列腺素分泌有關,可以用一些止痛藥物來緩解。太大的肌瘤所引起的壓迫性症狀則必須手術切除。一般而言,除非是肌瘤長得非常大,或是造成了嚴重的疼痛和經血過多,否則5~6公分以下無症狀的肌瘤是不必急於手術切除的

.

5. 子宮肌瘤會變惡性嗎?

子宮肌瘤惡性的可能性相當低,通常認為應低於0.5%。絕大部分的惡性子宮肌瘤並不是由良性的肌瘤轉變而來,而較可能是腫瘤一發生時即為惡性。惡性腫瘤表現為持續快速長大及不正常出血,因此一般建議婦女一旦發現肌瘤的存在,即使沒有任何症狀,也應該至少每六個月追蹤成長的情形如果長得太快,尤其是已停經婦女肌瘤仍持續成長,就必須採取較積極的處理。

.

6. 懷孕時發現子宮肌瘤該如何處理?對胎兒會有什麼影響嗎?

懷孕中發現子宮肌瘤並不罕見。因為大部分年輕女性的子宮肌瘤多無症狀,懷孕後因為荷爾蒙的影響,肌瘤可能會變大,所以許多病患是在懷孕早期做了超音波才發現有肌瘤的存在。絕大多數的子宮肌瘤對胎兒生長並無影響,但約有十分之一的人會有一些妊娠併發症,包括流產、胎位不正、早產、或產後出血等。但如果在懷孕早期或中期流產,也不見得一定是肌瘤所造成,而是依肌瘤的位置、大小及胎位而定。在一般的生產時,因肌瘤多半生長在子宮的上半部,所以自然生產是最好的選擇。 若是剖腹生產時,一般以不處理肌瘤為宜,輕易切除可能造成大出血。

DM-offical small 16.9 RGB with click-3.jpg

【美麗馨球健檢套組】專為女性設計100項檢查專案+加選馨球套組!

 方案內含《陰道超音波檢測》


<填寫以下表格我們將有專員替您諮詢或預約,謝謝!>

{uniform form=2/}

QRcode Small.jpg

20180426.jpg

<撰文/創興診所 陳建志院長>

近日台灣麻疹疫情持續不斷,人心惶惶,而日本方面,除沖繩疫情延燒,現在確認連名古屋也有疫情,當地多起麻疹確診病例。而在全台恐慌之下,您知道您真的需要補打麻疹疫苗嗎?

 

最近門診常有人詢問有關補打麻疹疫苗的問題,原則上,不管是麻疹、德國麻疹、A型肝炎...等疫苗,我都建議以四十歲作為分界,因為四十年前台灣的衛生條件相對較差,政府和民眾在防疫方面的觀念及政策相對薄弱,所以麻疹、德國麻疹、A型肝炎等病例層出不窮,四十歲以上的民眾在成長過程中大多曾接觸過這些病毒,痊癒後便獲得對這些疾病的終生免疫力。

 

然而四十歲以下的民眾,則由於台灣衛生防疫的大幅進展,加上全面的疫苗接種(如麻疹疫苗注射就是從1978年開始施行),所以麻疹、德國麻疹、A型肝炎的國內病例大幅銳減,大多數四十歲的民眾在疫苗的保護下,躲過在成長過程被這些疾病肆虐的威脅。然而,疫苗的保護顯然不是終生有效,相隔多年之後,逐漸失去保護傘的民眾一旦在國外流行地區接觸到這些病毒,就很可能會發病感染,並帶回國內造成部分群聚感染。所以四十歲以下的民眾,如果擔心在國外旅遊或工作時遭受感染,可以考慮接種疫苗。


至於疫苗最佳的接種時間,有一說是打了就有效,有一說是兩週之後。我個人傾向於兩週之後,也就是在出國之前兩週,先行接受預防注射,應該會比較保險。


個人健檢.jpg

<填寫以下表格我們將有專員替您諮詢或預約,謝謝!>

{uniform form=2/}

QRcode Small.jpg

20180410.jpg

骨質疏鬆症為一種全身骨骼慢性疾病,ㄧ般成年人自35歲起,隨年齡增加,毎年骨質流失會漸漸增快,50歲起流失更快,毎年估計流失約1~3%,然而當骨質重吸收超過骨質形成時,則導致骨質密度的減少,骨質減少,骨骼孔隙變大且疏鬆,導致骨頭脆弱易斷,因而增加骨折風險。

 1.jpg

國健署曾公布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50歲以上的女性有高達12.3%有骨質疏鬆症,因為女性在停經之後,骨質流失的速度更快,65歲開始女性骨質疏鬆症的比例則高出男性一倍以上,國健署提醒,骨質疏鬆症是可預防的,從年輕養成習慣,可以減少隨著年紀增長骨折的風險。 

以下介紹四種平時預防保養方法:

1.多攝取鈣質豐富的食物。(如喝牛奶,吃優格、起司)

2.避免過多香菸、酒和咖啡、避免吃太鹹

3.多運動。(如跳繩、慢跑、打球)

4.多補充維他命D。

骨質疏鬆的可怕之處,在於它是慢慢進行的,等發現時都已經很嚴重了,且停經後的骨質疏鬆症一旦發生了,很難使之復原。因此也被稱為「隱形的殺手」。骨質的保本要從年輕做起,並且定期接受檢查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否則隨著年紀增長,出現骨質疏鬆時,骨折的機率就比一般人高!更可怕的是會導致許多伴隨骨折而來的各種併發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與生活品質。


 DM-offical small 16.9 RGB with click-3.jpg

【美麗馨球健檢套組】專為女性設計100項檢查專案+加選馨球套組!

【加選A】健康PLUS馨球 方案內含《骨質密度檢測》


<填寫以下表格我們將有專員替您諮詢或預約,謝謝!>

{uniform form=2/}

QRcode Small.jpg

20180413-1.jpg

超音波的原理

診斷用超音波的基本原理,是透過超音波探頭發射聲波,當聲波進入人體後,碰到體內各種組織便會一一反射回來,不同程度的聲波反射訊號,經分析處理後,轉換成超音波螢幕上所組成的黑白組織影像。

 

上腹部超音波的重要性

上腹部超音波可以說是健康檢查中非常重要的項目!因為腹部超音波主要目的在於檢視腹腔內各種器官、一次了解許多腹部臟器是否出現異狀。因為超音波沒有輻射線,對人體較無傷害,是一種相當安全、沒有侵襲性、短期內可多次檢查的儀器檢查,更是健康檢查的一大利器。

 

可以檢查哪些器官

上腹部的主要檢查八大部份:肝臟、肝內膽管、總膽管、膽囊、腎臟、肝門靜脈、胰臟、脾臟。可以篩檢如肝腫大,脂肪肝、肝硬化、肝腫瘤、囊腫,鈣化點、膽結石、膽息肉、膽管結石、急慢性膽囊炎,膽道有否阻塞,腎結石、腎囊腫或腎腫瘤、脾腫大等

 

上腹部超音波有哪些限制

雖然超音波檢查的適用範圍極廣,但是也有其先天上的限制。由於超音波在含有骨頭或氣體的組織中傳導不良,所以並不適用於骨骼或含氣體組織(如肺部、胃腸)的檢查診斷。而胰臟由於位於胃部後面,往往因為胃內空氣太多而容易產生死角而難以判斷。

 

檢查注意事項

在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之前,請務必依照醫師指示,至少空腹六至八小時,以避免食物影響到檢查結果。如有糖尿病不堪空腹太久之受檢者,請事先告知單位護理人員。

 

介紹常見異常項目如下:

(1)脂肪肝

所謂脂肪肝指的是肝臟的脂肪堆積,特別是三酸甘油脂。脂肪肝是良性的慢性肝病,代表人體肝臟的脂肪代謝出了問題。通常肝功能正常時,只要定期追蹤檢查即可。健康檢查中約三成受檢者發現有脂肪肝,其中以喝酒、肥胖或營養過剩、病毒性肝炎、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原因所造成的最為常見。

如果是因喝酒造成之酒精性脂肪肝,應該儘快戒酒,初期大多可以回復正常,以免日後造成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等。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謝異常所致脂肪肝,只要針對原因予以控制即可,並不需特別的治療。然而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也是心臟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臨床上醫護人員亦應同時為患者作心臟血管疾病的評量參考。與病毒性肝炎(C型肝炎)相關脂脂肪肝,則應每年定期追蹤。

 

(2)囊泡症

囊泡為一層上皮覆蓋,內部有液體的病灶。發生在腎臟內,稱為腎臟囊泡;發生在肝臟內,稱為肝臟囊泡。囊泡亦可發生在胰臟、脾臟。單純性囊泡通常囊泡數量少、境界分明、輪廓明顯,對腎、肝臟功能鮮少影響。除非出現少見的併發症(如出血、破裂或感染等),單純性囊泡通常不需任何治療,每半年至一年腹部超音波定期檢查即可。

如果腎臟或肝臟裡充滿太多的囊泡,導致正常的細胞受壓擠變形,甚或造成腎、肝功能異常者,稱為「多囊腎」或「多囊肝」,情況嚴重時可引起腎、肝器官衰竭。若發現不單純性的囊泡樣病灶(如囊泡形狀不規則、囊泡內有異常陰影或迴音等),則應配合臨床症狀及其它檢查,以作為是否有寄生蟲感染或腫瘤的診斷參考。

 

(3)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肝內良性腫瘤中最常見者,形成的原因並不清楚,可能是胚胎時期血管形成異常所致。肝血管瘤可以是單一的,但也可能是多發的。它的大小不一,小的血管瘤不到一公分,大的血管瘤可以大到一、二十公分。

肝血管瘤是一種良性的腫瘤,通常不會有症狀,除非肝血管瘤很大,造成上腹部壓迫產生鼓脹感。一般而言,如果腫瘤經過一段時間追蹤檢查都沒有變大或是長得很慢,大概就是肝血管瘤。

原則上,肝血管瘤並不需要治療,也沒有口服藥可以讓肝血管瘤消失或控制其生長速度。除非肝血管瘤長的很大,壓迫到正常的肝臟,就可以考慮做手術切除,但這種情形很少見。總而言之,若確定為肝血管瘤,只要定期追蹤,看看血管瘤有沒有變大即可。

 

(4)膽管結石或沉積物

 大部份有膽管結石或沉積物的人,在吃下油膩食物後,會覺得消化不良、腹部脹氣或上腹部有悶痛感等輕微症狀。但也有像急性膽囊炎一樣有明顯症狀。甚至有嚴重併發症時,會有發燒、寒顫、休克、無尿、黃膽等症狀。一般來說,大多數的膽結石患者沒有症狀,通常不需處理,必要時每年定期超音波追蹤即可。如發生右上腹疼痛、發燒、畏寒、皮膚泛黃等症狀或併發症時,就需要就醫治療。

 

(5)膽囊息肉

 一般膽囊息肉沒有症狀,大都是在接受超音波檢查時發現的,原因不明,可能與飲食習慣有關。大部份是膽固醇過高所引起膽固醇息肉。膽囊息肉通常為良性,直徑多小於1公分,單一或多發性,在超音波檢查的影像呈現膽囊壁局部不規則的高迴音,不需治療,必要時每年定期追蹤即可。若息肉直徑大於1~ 1.5公分或明顯變大,需考慮腺瘤或腺癌的可能性,應安排進一步檢查來確定診斷。

 

(6)尿路結石 (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

 從腎臟、輸尿管、膀胱到尿道,凡是有尿液經過的地方都可能發生結石。結石的原因很多且複雜,通常水份補充越少或排汗過多造成尿液濃縮、尿量減少,容易讓尿液中的雜質結晶滯留沉澱而形成結石。

一般而言,小於0.6公分的結石,若能多喝水使尿量充足,有機會自然排出;若大於1公分則很難自行解出。當結石過大或造成絞痛症狀或有水腎發生時,應立即轉介泌尿科專科醫師接受治療。

尿路結石初期通常沒有症狀,患者之尿液檢查可能正常或出現微量血尿。一旦結石過大引起尿流阻塞,可能導致急性腎絞痛、泌尿道感染及腎衰竭。

 

(7)脾臟腫大

 造成脾臟腫大的原因很多,地中海型貧血、肝硬化、瘧疾感染後、寄生蟲病、白血病、血液腫瘤疾病、澱粉樣變性、鐵質沈著病、鬱血性心臟病等皆可能造成脾腫大。若發現受檢者有脾腫大,應配合臨床症狀及其它檢查作為診斷治療的參考。

12345.jpg


<填寫以下表格我們將有專員替您諮詢或預約,謝謝!>

{uniform form=2/}

QRcode Small.jpg

一份潤餅竟有500大卡!?創健營養師教你清明節聰明吃潤餅~

20180404.jpg

清明節即將到來,許多民眾家裡都有吃潤餅的習俗,創健健診中心營養師提醒您,一份潤餅熱量有將近500大卡,不要過量食用了。

清明節民眾除了緬懷祖先、掃墓祭祖之外,許多人家中都有吃潤餅、草仔粿的習慣,潤餅雖然好吃但一支潤餅的熱量可高達500大卡這麼多。

清明聰明吃潤餅:三大原則少油、少糖、高纖!

(1)少油:潤餅餡料常使用的炒五花肉絲或是香腸切片,可用豆干、燙瘦肉代替原本高脂的肉類。


(2)少油:油炸的蛋酥油脂含量高,可用煎的蛋皮切絲代替,可減少吃下許多油脂。


(3)少糖:糖粉可用無糖的花生粉取代,要留意的是花生粉是屬於油脂堅果種子類,仍要控制花生粉的用量。


(4)高纖:可加入新鮮生菜、水果,如萵苣、蘋果、大番茄等蔬果,讓營養更均衡。


特製過後的潤餅熱量有機會低於300大卡一支,只要有技巧性得"挑食",連假開心過,放心吃也不怕胖喔!

創健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