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健檢必知!『上腹部超音波』為什麼這麼重要!?

20180413-1.jpg

超音波的原理

診斷用超音波的基本原理,是透過超音波探頭發射聲波,當聲波進入人體後,碰到體內各種組織便會一一反射回來,不同程度的聲波反射訊號,經分析處理後,轉換成超音波螢幕上所組成的黑白組織影像。

 

上腹部超音波的重要性

上腹部超音波可以說是健康檢查中非常重要的項目!因為腹部超音波主要目的在於檢視腹腔內各種器官、一次了解許多腹部臟器是否出現異狀。因為超音波沒有輻射線,對人體較無傷害,是一種相當安全、沒有侵襲性、短期內可多次檢查的儀器檢查,更是健康檢查的一大利器。

 

可以檢查哪些器官

上腹部的主要檢查八大部份:肝臟、肝內膽管、總膽管、膽囊、腎臟、肝門靜脈、胰臟、脾臟。可以篩檢如肝腫大,脂肪肝、肝硬化、肝腫瘤、囊腫,鈣化點、膽結石、膽息肉、膽管結石、急慢性膽囊炎,膽道有否阻塞,腎結石、腎囊腫或腎腫瘤、脾腫大等

 

上腹部超音波有哪些限制

雖然超音波檢查的適用範圍極廣,但是也有其先天上的限制。由於超音波在含有骨頭或氣體的組織中傳導不良,所以並不適用於骨骼或含氣體組織(如肺部、胃腸)的檢查診斷。而胰臟由於位於胃部後面,往往因為胃內空氣太多而容易產生死角而難以判斷。

 

檢查注意事項

在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之前,請務必依照醫師指示,至少空腹六至八小時,以避免食物影響到檢查結果。如有糖尿病不堪空腹太久之受檢者,請事先告知單位護理人員。

 

介紹常見異常項目如下:

(1)脂肪肝

所謂脂肪肝指的是肝臟的脂肪堆積,特別是三酸甘油脂。脂肪肝是良性的慢性肝病,代表人體肝臟的脂肪代謝出了問題。通常肝功能正常時,只要定期追蹤檢查即可。健康檢查中約三成受檢者發現有脂肪肝,其中以喝酒、肥胖或營養過剩、病毒性肝炎、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原因所造成的最為常見。

如果是因喝酒造成之酒精性脂肪肝,應該儘快戒酒,初期大多可以回復正常,以免日後造成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等。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謝異常所致脂肪肝,只要針對原因予以控制即可,並不需特別的治療。然而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也是心臟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臨床上醫護人員亦應同時為患者作心臟血管疾病的評量參考。與病毒性肝炎(C型肝炎)相關脂脂肪肝,則應每年定期追蹤。

 

(2)囊泡症

囊泡為一層上皮覆蓋,內部有液體的病灶。發生在腎臟內,稱為腎臟囊泡;發生在肝臟內,稱為肝臟囊泡。囊泡亦可發生在胰臟、脾臟。單純性囊泡通常囊泡數量少、境界分明、輪廓明顯,對腎、肝臟功能鮮少影響。除非出現少見的併發症(如出血、破裂或感染等),單純性囊泡通常不需任何治療,每半年至一年腹部超音波定期檢查即可。

如果腎臟或肝臟裡充滿太多的囊泡,導致正常的細胞受壓擠變形,甚或造成腎、肝功能異常者,稱為「多囊腎」或「多囊肝」,情況嚴重時可引起腎、肝器官衰竭。若發現不單純性的囊泡樣病灶(如囊泡形狀不規則、囊泡內有異常陰影或迴音等),則應配合臨床症狀及其它檢查,以作為是否有寄生蟲感染或腫瘤的診斷參考。

 

(3)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肝內良性腫瘤中最常見者,形成的原因並不清楚,可能是胚胎時期血管形成異常所致。肝血管瘤可以是單一的,但也可能是多發的。它的大小不一,小的血管瘤不到一公分,大的血管瘤可以大到一、二十公分。

肝血管瘤是一種良性的腫瘤,通常不會有症狀,除非肝血管瘤很大,造成上腹部壓迫產生鼓脹感。一般而言,如果腫瘤經過一段時間追蹤檢查都沒有變大或是長得很慢,大概就是肝血管瘤。

原則上,肝血管瘤並不需要治療,也沒有口服藥可以讓肝血管瘤消失或控制其生長速度。除非肝血管瘤長的很大,壓迫到正常的肝臟,就可以考慮做手術切除,但這種情形很少見。總而言之,若確定為肝血管瘤,只要定期追蹤,看看血管瘤有沒有變大即可。

 

(4)膽管結石或沉積物

 大部份有膽管結石或沉積物的人,在吃下油膩食物後,會覺得消化不良、腹部脹氣或上腹部有悶痛感等輕微症狀。但也有像急性膽囊炎一樣有明顯症狀。甚至有嚴重併發症時,會有發燒、寒顫、休克、無尿、黃膽等症狀。一般來說,大多數的膽結石患者沒有症狀,通常不需處理,必要時每年定期超音波追蹤即可。如發生右上腹疼痛、發燒、畏寒、皮膚泛黃等症狀或併發症時,就需要就醫治療。

 

(5)膽囊息肉

 一般膽囊息肉沒有症狀,大都是在接受超音波檢查時發現的,原因不明,可能與飲食習慣有關。大部份是膽固醇過高所引起膽固醇息肉。膽囊息肉通常為良性,直徑多小於1公分,單一或多發性,在超音波檢查的影像呈現膽囊壁局部不規則的高迴音,不需治療,必要時每年定期追蹤即可。若息肉直徑大於1~ 1.5公分或明顯變大,需考慮腺瘤或腺癌的可能性,應安排進一步檢查來確定診斷。

 

(6)尿路結石 (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

 從腎臟、輸尿管、膀胱到尿道,凡是有尿液經過的地方都可能發生結石。結石的原因很多且複雜,通常水份補充越少或排汗過多造成尿液濃縮、尿量減少,容易讓尿液中的雜質結晶滯留沉澱而形成結石。

一般而言,小於0.6公分的結石,若能多喝水使尿量充足,有機會自然排出;若大於1公分則很難自行解出。當結石過大或造成絞痛症狀或有水腎發生時,應立即轉介泌尿科專科醫師接受治療。

尿路結石初期通常沒有症狀,患者之尿液檢查可能正常或出現微量血尿。一旦結石過大引起尿流阻塞,可能導致急性腎絞痛、泌尿道感染及腎衰竭。

 

(7)脾臟腫大

 造成脾臟腫大的原因很多,地中海型貧血、肝硬化、瘧疾感染後、寄生蟲病、白血病、血液腫瘤疾病、澱粉樣變性、鐵質沈著病、鬱血性心臟病等皆可能造成脾腫大。若發現受檢者有脾腫大,應配合臨床症狀及其它檢查作為診斷治療的參考。

12345.jpg


<填寫以下表格我們將有專員替您諮詢或預約,謝謝!>

QRcode Small.jpg

創健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