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義
「脂肪肝」就是肝細胞內有脂肪聚集,而整個肝臟內的脂肪量也超過正常量的情形。在一百公克的新鮮肝臟組織中,脂肪(主要是三酸甘油脂)的含量超過25公克時,稱為脂肪肝。
(二)原因
1. 肥胖:台灣地區常見的脂肪肝多半是肥胖引起的。造成肥胖型脂肪肝最主要為攝取過多高熱量食物。
2. 酗酒:長期多量的飲酒會造成肝臟疾病,酒精不但會傷害肝臟細胞,也會引起酒精性肝炎和脂肪肝。
3. 糖尿病:肝臟內脂肪代謝異常,使得脂肪屯積在肝臟內造成。
4. 藥物:不當服用藥物如:類固醇、或接受化學治療有時也會引起脂肪肝。
5. 急、慢性肝炎:肝炎急性發作時,也會造成脂肪在肝臟內屯積。
6. 其他:營養不良、營養過剩都會導致脂肪肝。
(三)症狀
營養過剩引起的脂肪肝大都沒有症狀,只有在嚴重時會有明顯的肝腫大。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炎急性發作引起的脂肪肝會有食慾不振、嘔吐、噁心、疲倦,嚴重時會有黃疸現象。
(四)診斷
超音波為簡單又準確的檢查,血液中的肝功能檢驗僅供參考。
(五)治療與預防
輕度的脂肪肝患者,不需特別做積極治療,只要針對病因,進行減肥、運動、控制血糖、戒酒或停止服用成藥即可減輕症狀。
要預防脂肪肝應在飲食上加以節制,營養攝取要均衡,不可暴飲暴食,更不能長期酗酒,會加重對肝臟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