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健檢講堂】第二章 - 腎臟泌尿系統

20170912.jpg

之前介紹了胸腔呼吸系統相關的檢查,這次來談談腎臟泌尿系統的健康檢查。

a1.jpg

腎臟泌尿系統涵蓋了腎臟、輸尿管、膀胱、攝護腺及尿道等。腎臟位於第二腰椎與胸椎之間,比一般人想像的位置要高很多,門診常常有人因為下背酸痛前來就診,自己懷疑是腎臟出了問題。其實除非是急性發炎、感染或結石發作,腎臟疾病很少是以酸痛的症狀來表現。
運用在腎臟泌尿方面的健康檢查,有腎臟功能血液檢查、尿液常規檢查、微量白蛋白尿檢測、腹部X光、腎臟超音波、攝護腺超音波及膀胱餘尿超音波等。前三項是屬於功能方面的檢查,X光及超音波則是結構方面的檢查。

2.jpg

<資料來源/聯合報>


腎臟是人體過濾把關的城門要塞,一方面過濾排泄人體不需要的代謝廢物,一方面又十分環保地將具有價值的物資再回收利用。腎臟功能可藉由血液與尿液檢查來評估,血液檢查主要有三個項目: 尿素氮(B.U.N.)、肌酸酐(Creatinine)及腎絲球過濾率(EGFR)。

a3.jpg


尿素氮為體內蛋白質代謝後的產物,肌酸酐則是肌肉中的肌酸分解後的成品,這兩者的檢測被視為是最基本的腎功能檢查。可惜的是這兩者的檢測數值可能會受到性別、年齡、肌肉量及個人飲食、營養狀況等所影響,而且臨床上常發現慢性腎臟病的患者中,有些人尿素氮、肌酸酐的檢驗數值仍維持在正常範圍內,並未明確反應出腎臟功能缺損的程度。近年來腎臟相關醫學會大力鼓吹腎絲球過濾率(EGFR)的檢測,EGFR代表的是每分鐘腎臟腎絲球所能過濾的血液量,是綜合血液中肌酸酐、年齡、性別等,再經過特別公式演算所得,證實比血液尿素氮、肌酸酐更為敏感精確。

a4.jpg


正常成人每天尿液中的總蛋白質排出量應小於150毫克,若每天的尿液蛋白質排出量大於150毫克就稱為蛋白尿;由於白蛋白約佔尿中蛋白質的20%,因此正常成人每天的白蛋白排出量應小於30毫克。白蛋白由於分子較大,又帶有負電荷,在同樣帶有負電的腎絲球上皮細胞的嚴密把關下,正常尿液中僅會出現極少量的白蛋白。但是當腎臟腎絲球出現病變時,這道關卡就可能出現漏洞,造成較大量的白蛋白滲漏到尿液中。所以臨床上對於有蛋白尿的受檢者,我們會進一步檢測尿液中的白蛋白 (microalbuminuria/ACR),如果尿液中白蛋白每天的排出量大於30,但小於300毫克,稱為「微量白蛋白尿」;當白蛋白每天的排出量大於300毫克,則稱為「巨量白蛋白尿」。
尿液中白蛋白的排泄量,與腎臟功能損壞的程度呈正相關。當受檢者出現微量白蛋白尿時,藉由積極的控制三高及營養、藥物的輔助,有機會回復到正常;要是出現巨量白蛋白尿,這時期患者常有下肢水腫、貧血和血壓居高不下的情形,若繼續坐視不管,則可能會迅速發展成尿毒症,需要長期洗腎。近年來微量白蛋白尿除了廣泛應用於早期腎功能病變的篩檢,也被發現是一個很好的健康預測指標。對於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尿液中白蛋白的數值升高,也意味著疾病的發展有惡化的現象。

5.jpg

腎臟泌尿系統除了功能的變化,也可能出現結石、囊腫、腫瘤、尿道狹窄或先天發育異常等結構性的變化,這時就得靠腹部X光及超音波等影像檢查來診斷。除此之外,腎臟超音波還可以測量腎臟的大小、腎實質的厚度及是否有腎水腫的情形。對於慢性腎病變的患者,通常超音波檢查可以發現患者腎臟萎縮變小、腎實質變薄等變化,而這些異常變化也同時驗證患者的腎功能已經惡化。

a6.jpg

攝護腺是男性的專屬器官,位於直腸之前、膀胱的正下方,由左右兩葉的腺體組成,包圍在尿道的周圍。當出現攝護腺肥大時,就可能向中間的尿道擠壓,導致男性尿道受阻、解尿困難。攝護腺超音波的檢查有兩種作法,一種是從下腹部,這個角度會經過下腹的肌肉及皮下脂肪,所看到攝護腺的影像及範圍較為侷限,但可大致測量攝護腺的大小;另一種是經由直腸,也就是將超音波探頭從肛門伸入直腸,可以就近觀察攝護腺質地是否均勻完整、有無異常結節腫塊,並能精確測量體積大小。後者因為較具侵入性,檢查過程中有些受檢者可能會有點不舒服。

7.jpg

通常受檢者排尿後膀胱餘尿量正常,就表示排尿功能大致良好。反之,一旦排尿後膀胱餘尿量過多,意味著排尿功能出現異常,有必要進一步檢查,以期儘早發現問題、儘早治療,所以測量餘尿量可說是檢測排尿功能的重要篩檢。過去檢測餘尿最準確的方式是經由導尿的方式,用導尿管將尿液導出然後再測總量,但這種檢測方式需無菌操作,既不方便,檢測過程也不舒服。非侵入性的超音波膀胱尿餘量測量,提供簡易方便、迅速準確的檢測品質,可以做為膀胱排尿功能的初步篩檢。

營養師與你沒有距離,每餐提供飲食熱量分析,每天健檢你的餐盤!

隨時隨地與營養師飲食大哉問!

創健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