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全台更皆進入三級警戒,每日死亡人數多達十多人。截至6/6止,全台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數更高達260人!根據疾管署數據統計指出,大多數死亡案例皆為有慢性病史、免疫力較差的高齡者為主,且從發病至病故僅短短不到幾天,甚至有輕症確診者死亡的案例發生,使得「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在這波疫情引起關注。
.
創健健康管理陳建志院長提到,其實在疫情未發生前,已有許多民眾患快樂缺氧而不自知,雖然平時看不出任何症狀,但其實這顆不定時炸彈卻悄悄埋伏在體內,看準時機隨時引爆!
肺部是人體呼吸系統中最重要的器官,從外界空氣中吸入氧氣,血管會收縮使氧氣進入肺部血液,再運輸至身體各處使用。
‧
當COVID-19病毒進入體內過後,會與呼吸道和肺部上的「血管收縮素轉化酶」(ACE2)之受體做結合。當ACE2受到病毒侵略,體內的病毒就會像光速般擴散,使肺部發炎、肺功能遭受破壞!當人體免疫系統偵測到大量病毒入侵,並與病毒展開決鬥的同時,會使肺泡遭到破壞,促使氧氣無法從肺泡進入到血液中。
‧
『隱形缺氧』最可怕的地方在於,患者雖已呈現低血氧狀態,卻還一如既往「意識清楚」、「情緒平穩」,甚至正常生活,完全無明顯症狀。當肺部之氧氣移動與血流無法達到協調,使得更多血液流向肺臟受損的部位,讓肺部身處在淹水的狀態,如溺水般,使患者出現喘、吸不到空氣等狀況需就醫時,卻也回天乏術,無法救治!
近期因快樂缺氧的不安定性,造成全台瘋買血氧機,躍升居家必備品第一名! 但也有民眾不禁疑惑,若測出低血氧,又代表著身體發出什麼樣的警訊呢?健檢專家陳院長特別說明,「血氧濃度」指的是血液中氧氣的濃度,也就是「血氧飽和度」。可用以顯示人體呼吸氧氣供給狀態,可說是生命徵象的重要指標。
‧
一般人在健康的情況下,血氧濃度約為95%~100%,94%以下可判定供氧不足,若血氧濃度太低,容易有精神不濟、倦怠……等症狀發生;然而,血氧濃度若降至90%以下時,血液中的氧氣沒有辦法順利輸送到全身,則可能代表心臟或肺部出現問題,必須緊急就醫接受檢查及治療了。
‧
低血氧大致可分為「急性低血氧」和「慢性低血氧」兩種:
1.急性低血氧:往往都是突發性,伴隨生命不穩定性所造成的。例如:肺部感染造成缺氧的新冠肺炎、心肌梗塞……等疾病,需積極迅速治療才得以挽救生命。
2.慢性低血氧:這樣的患者平時的血氧濃度可能就在90%上下,屬身體長期處於慢性低血氧的狀態。例如:慢性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會因為肺部氧氣的交換效率不佳、或是慢性心血管病患者。雖然平時不造成生命威脅,但若加上其他危險因子,例如感冒、感染等,死亡風險將會大幅提升。
在疫情尚未爆發前,有低血氧問題的民眾其實不佔少數,因此,並不是確診者才有低血氧的問題!創健健康管理陳建志院長提醒這4大族群可能成為缺氧下一個鎖定的目標!
1.65歲以上高齡者:大多擁有慢性疾病,免疫力較差,加上肺部功能退化,平時血氧濃度較不足。
2.患心肺疾病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神經肌肉疾患、嚴重胸廓變形、心臟衰竭患者等,平時血氧濃度較不足。
3.急症、新冠肺炎:如心肌梗塞引發休克、屬突發性,使血氧濃度急速下降。
4.慢性病:如糖尿病、慢性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會因為肺部氧氣交換效率不佳,平時血氧濃度較不足。
以上4大風險族群最好多做準備並適時注意自身呼吸是否正常,若有發現逐漸變喘、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等,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
‧
陳院長也建議,民眾平時就該注意自體免疫防護力,可每年做一次胸部正側面X光檢查,並搭配腫瘤標記CEA、Cyfra21-1、NSE。若有長期抽菸或慢性病、心血管疾病之民眾,應定期追蹤肺功能檢查,並進階做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描,及早發現肺部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