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正常,竟有肌少症!

肌少症01.jpg

作者 / 陳建志 院長

家中的長者是否有體能減退、走路速度變慢、步態不穩、爬樓梯越來越吃力、從椅子起身漸感吃力、到醫院檢查卻沒有發現什麼明顯異常?


成人過了三十歲以後,即使體重不變,身體組成往往會逐漸的改變。其中最明顯的差異在於脂肪逐漸增加、肌肉逐漸減少。這樣的情形如果在中壯年時期沒有及早因應,一旦步入老年,罹患肌少症的風險就會大為提高。肌少症患者外觀看起來與常人並無異樣,但因整體肌肉量減退、肌耐力變弱、行動能力變差、抵抗力下降…導致患者常常跌倒撞傷、自我照護能力降低、個人生活品質受損、容易因為病菌感染而罹病或住院。


肌少症是一個骨骼肌質量、強度與肌能逐漸流失的症候群,2010 年歐洲老年肌少症工作聯盟(EWGSOP)依據有無肌肉質量降低、肌肉強度降低及身體功能表現降低三個部份,提出了肌少症的診斷標準。若只有肌肉質量降低,稱為「肌少症前期」;若肌肉質量降低,加上肌肉強度降低或身體功能表現降低,即為「肌少症」;若肌肉質量、肌肉強度及身體功能表現三者都降低,則為「嚴重肌少症」。


肌少症患者如果同時合併腹部肥胖,容易發生胰島素阻抗及慢性發炎,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增。為了預防肌少症的發生,最好從40歲開始加強蛋白質攝取,並且養成規律的有氧及無氧阻抗運動來維持體適能並加強肌力。不論年紀多大,只要開始接受規律訓練,都能由於肌肉質與量的成長,來提升個人的生活品質。

創健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