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也是病,胖起來要人命!

肥胖也是病,胖起來要人命!

article 1.jpg

 

作者:創健 陳建志主任

人對胖瘦的好感是很主觀直覺的,長得太胖往往比較不討好。有人說肥肥圓圓的有時也滿可愛的啊! 但是,長的肥肥圓圓又能受到大眾歡迎的,畢竟是相對少數!

 

話說回來,胖是人家的事,為什麼肥胖的問題近幾年會引起全世界大眾的關注? 根據國內外許多的研究顯示,肥胖與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痛風、呼吸中止症候群、猝死及乳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癌等的發生率息息相關。當歐亞的白種人BMI > 30,或亞洲黃種人BMI > 27以上時,罹病及死亡的風險確實明顯增加。由於統計學上明顯的風險差異,1996WHOFDA 正式將肥胖列為是一種慢性疾病,如何減重遂成為近二十年來醫療保健最夯的話題之一。

 

簡單地說,想減輕體重,必須使熱量之消耗量大於攝取量,即造成熱量之負平衡狀態,才能使體重減輕。熱量的攝取主要來自於每天飲食中的醣類、蛋白質及脂肪,熱量的消耗則包括三大部份: 靜態身體代謝熱量消耗(RMR,即基礎代謝率)身體活動的熱量消耗(Physical activity)食物的代謝熱量消耗(TEF)。其中,基礎代謝率的熱量消耗佔約70 %,包含人體維持體溫、心跳、呼吸、腸胃蠕動、血液淋巴循環等功能運作所消耗的熱量;身體活動時的熱量消耗約佔20%;食物在攝取、消化、吸收等代謝過程產生的熱量消耗約佔10%

熱量的消耗.jpg

綜合以上結論,減輕體重的方法不外是一、減少熱量的攝取、二、增加基礎代謝率,以及三、增加身體活動量。

 

想減少熱量的攝取,三餐食物的選擇就得花點腦筋思考: 油炸、油煎、奶油、焗烤等烹飪方式最容易累積過多的熱量;額外的餅乾、蛋糕、酥餅、甜點、果汁及含糖飲料等,並非身體必需的營養份;三餐以外的宵夜習慣是否酌予取消或減量這些都是可以優先考慮減少的熱量攝取。但過度的節食(如長時間每日的熱量少於800大卡)可能導致營養不良,造成免疫及內分泌失調,對健康的幫助適得其反。

 

想增加基礎代謝率,最健康的方法是減少脂肪的累積,增加身體肌肉的含量。同樣重量的肌肉與脂肪來比較,肌肉消耗熱量的能力是脂肪消耗的十倍以上身體的肌肉比例越高,基礎代謝率就越高;脂肪比例越高的話,基礎代謝率就越低!每週最好有三到五天安排規律的運動時間,每天至少累積三十分鐘以上,一來可以維持良好的體適能,二來可以藉由活動的熱量消耗來控制體重。

 

理想的運動包括兩者: 有氧運動無氧運動(重量訓練),前者可增加身體活動的熱量消耗,後者則有助於增加肌肉量,提升靜態身體基礎代謝率的熱量消耗。肌肉不只在身體運動時會消耗熱量,休息時仍會持續消耗熱量一段時間。要增加肌肉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量訓練,初學者每次三到五分鐘即可。最好是全身肌肉輪流練習,過度集中操練同一部位反而容易受傷。如果肌肉訓練的過程感覺會痠是正常,一旦感覺疼痛就表示過度負荷,應該立即停止。

 

有些人認為他可以嚴格控制食慾,但要運動則免談;有些人願意常常運動,但是無法抗拒美食。然而從研究數據來看,短期嚴格的節食,其減重效果非常顯著但很難持久,而且減的往往是肌肉、而非脂肪。若單靠運動想減重,其實效果並不會很顯著,但至少可以提升免疫及心肺功能,並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真正最有效又健康的減重建議是: 適當的控制飲食+規律有恆的運動

           original-創健個人健檢.jpg

按我觀看完整內容

我要預約

點我加入FB粉絲團  點我加入LINE生活圈

創健診所